首页手机页面联系我们

匠心 | 你还记得吗?10年前的今天,鸟巢中央那张太古遗音琴

[复制链接]
查看14141 | 回复0 | 2018-8-9 11: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 有 琴 人  
  做 有 趣 事  

你是否还记得,
10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北京之夜。
百年奥运梦,神州共欢腾!
2008年8月8日晚8时,
中国。北京。鸟巢。



什么才是真正的懂得?

时间退回到2008年8月8日那个世界瞩目的夜晚。鸟巢中央,跨越时空的中国画卷徐徐展开,悠远绵长的一曲琴音蓦然而起。清雅的旋律,穿越千年,直抵人心,仿佛来自远古祖先的深切呼唤,又仿佛来自天地之间的深情吟唱,在拨动琴弦间倾泻出中国文化底蕴的源远流长,向世人讲述着博大厚重、意蕴悠远的中国故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古琴演奏家陈雷激让世界听到东方神韵

这张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惊艳亮相的仿太古遗音·师旷式古琴,正是出自斫琴师王鹏之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用古琴“师旷式—太古遗音”(仿唐)

王鹏:斫琴即修行 照见天地心
文/王琳
供图/钧天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袭宽松洒脱的黑色长衫,一头随性不羁的及肩华发。此刻,斫琴师王鹏就端坐在我们面前的琴桌前,弹起了古曲《阳关三叠》。

琴者, 情也。对于王鹏,一张古琴,就是人生的一场修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翻开悠久的中国历史,
似乎从诞生之日起,
古琴就注定是一个
博大而幽深、崇高且独立的存在。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含蓄宽广的古琴之音,
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一张古琴,蕴藏天地精神;
一曲琴音,弹奏豁然人生。
对于斫琴师王鹏来说,
古琴并不是一件单纯的乐器,
它就像一种精神物质,
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心中,
并成为他一生一世的人生旅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0年在以色列贝特锡安古罗马剧场演奏

在中国,斫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从“伏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从“号钟”“绕梁”到 “绿绮”“焦尾”,从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到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每张古琴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在斫琴师王鹏眼中,一张古琴就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世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琴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单从形制看,它的精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韵味的乐器。”在王鹏心中,古琴的形制,意义丰富而深远。“古琴的结构,源于中国自古以来对自然的崇尚。琴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琴头六寸,象征六合;琴尾四寸,象征四时。舜做五弦之琴,五弦代表五行,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合君臣之恩。琴的最高部分称为“岳山”,琴弦代表流水,这叫“山高水亦长”;琴底两个共鸣箱称为“龙池”“凤沼”,象征江海,叫“江深海亦深”。琴体面板浑圆为天,底板平坦为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小小的一张琴,包含着古人对自然、对宇宙、对人生的精辟理解和处世哲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什么会选择从事古琴制作这一行业?王鹏用了四个字“兴趣、责任”来形容。

“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会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兴趣会引发一颗专注的心,引发一个人对事业的热爱与坚持。当你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并且花费时间和精力认真去做,尽自己所能坚持做好时,你就有了对于这件事物的责任,你的生命就有了意义。”

当一个人一辈子心无旁骛地从事他所热爱的事业时,他的生命才真正有价值。这个能量是巨大的,对于人生的影响也是无穷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鹏审视古琴造型

1987年,喜欢音乐和动手制作的王鹏顺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乐器工艺系古琴制作专业。然而一开始的他并没有对古琴制作产生很大的兴趣。在著名川派古琴演奏家顾梅羹先生和主课老师赵广运先生的指引下,王鹏渐渐热爱上了这件凝结着古人无数智慧的精妙乐器。一路走来,尽管过程坎坷艰辛,但是王鹏却在当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凭借着兴趣和坚持,王鹏在斫琴师的这条人生道路上尽情书写,发挥得淋漓尽致。

活着的是为了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王鹏经常陷入这样的思考。在他看来,每个人有自己的使命。“你创造出来美的东西,把你的一切奉献出来,让这些创造留存于世,影响世人,这就是最快乐的事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斫”,即用刀、斧砍。
斫制一张古琴,
需要历经上百道细致工序,
耗时数年方可完成。
漫长的过程中,
只有用长足的耐心去精雕细琢,
才能称为“斫琴”。

对于王鹏来说,
期间既有技艺的缓慢琢磨,
也有灵感和智慧的灵光乍现。
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
他要做的是心存敬畏,
用古老的斫琴工艺,
赋予这些素材,
一种更惊艳的生命形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鹏斫琴

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艺术,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

在古琴诞生几千年后的今天,制琴工艺依旧沿用古法,需要历经选材、造型、槽腹、合琴、灰胎、研磨、擦光、定徽、安足以及上弦等十几个重要步骤。作为斫琴的第一个步骤,选材是制作一张好琴最重要的基础。对此,唐代斫琴大师雷威有言“选良才,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斫制一张古琴的过程,看起来极其简单,其实处处精微。对于王鹏来说,从选材之时,内心就已充满期盼。“一张好琴的诞生,首要就是要找到一段汇聚天地灵气的木头。杉木或桐木质地松软,利于发声,适合用来制作面板;而梓木纹理细腻,且不过于坚硬,既能反射面板振动的音频,又能使声音产生下沉的感觉,用来制作底板最为合适。”面对树木、大漆、鹿角霜、麻布、丝弦这些来自天地的自然材王鹏斫琴料,王鹏将用心中最好的理念赋予它们全新的生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斫琴的核心是斫木。选材之后,便是造型。琴的发音,主要源于面板和底板所构成的共鸣箱,因此面底之间的厚薄,以及内部槽腹的处理尤为重要。每张琴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虽然大致的审美是一样的,但是这其中有细微的差别。对造型和线条的一分一毫,都决定着古琴最后所带给人的气场,而这个过程全靠斫琴师的手指和眼睛来度量感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做好木胎后,接下来是古琴制作中很重要的一道工序——上灰胎。将大漆与鹿角磨成的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在一起,所用鹿角霜粉末由粗至细,从80目一直刮到200目。每刮一次灰胎,就需要一周左右时间等待它变干,然后再刮第二遍。如此这般,刮二十多遍之后,再将灰胎自然存放一年左右时间,才能达到彻底干燥。此时这道工序才算完成。

一张琴从选材到上弦,王鹏大约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在此期间,每一步的细节都体现出王鹏对于古琴的理解和审美,判断及感悟,更蕴含着他二十几年的生命积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斫琴的时间越久,王鹏心中对于古琴的敬畏和谨慎之心就越重。他深知,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件乐器,而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制作古琴从选材开始,就要秉承道家讲究的阴阳相生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首先,古琴由面板和底板组成,面板需疏松以扬声,底板需坚实以聚声,如此刚柔相济,相反相成,才能形成中和冲淡的沧桑古韵。其次,木胎和灰胎本身也是张扬与抑制的关系。木胎的作用是让琴体更好地振动,而灰胎又是为了抑制它的振动、中和它的发声,一抑一扬,以此调节音色,控制音量,才能发出余音绕梁的琴音。最后,延伸到演奏,更是如此。斫琴技艺的提升会增进演奏者把握音色的能力。详细了解琴的结构,吟、猱、绰、注的时候就知道如何恰到好处地用力,演奏的声音就会更加完美,从而达到正音和正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易经•系辞》有言: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斫琴之上,
还有对琴艺、琴道的追求。
斫琴与琴道,
当属器与道之分别。
世界再嘈杂,
斫琴师的内心必须是绝对安静安定的。

在王鹏看来,
古琴最重要的不是悦耳,
而是悦心。
弹者、听者,
一同移情归正,
这才是传统古琴美学的精华与追求,
也是王鹏寻求的一种境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2年11月国家大剧院展览无痕古琴

晋时嵇康作《琴赋》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被称为正音,便有了教化的意义。“正”本身即含有纠正,标准之意,选材与意蕴达到了最高的契合,则正音自然而出。

“古琴是老师,是一面镜子。正音才能正心,正心方能正行。” 在王鹏心中,古琴的声音是一种能量。听到古琴中正之音,柔和敦厚之音,浮躁的心情就会沉淀,找回最初的平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5年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

太史公言:“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 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以乐为教,可以修身养性、潜移默化影响人的心灵和情志,提升美学能力和判断能力,使人们的理想和行为逐渐得到升华和端正,返其天真,涵养性情,净化人心。这就是古琴的作用。

“儒家倡导的中庸,道家倡导的清虚,佛家倡导的超脱,如何体现?得找到一种技术方法,这才是我要思考的问题。”王鹏说。十多年来,他不断地潜心思考,在对斫琴技艺的提升中,在对经典之作的修复中,在对琴学古籍的研读中,在对古琴名曲的诠释中,王鹏不断地体悟和接近古人的智慧。“儒家有言,‘琴者,禁也’,力求平和,以正音来正心;道家其意在心,需去除繁缛,方返其真心,与物相和;佛家攻琴如参禅,于七弦之间顿悟佛理,明心见性。儒释道三家,都追求自然、淡和之美,融合而成古琴之道的核心审美,即清微淡远,中正平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5年5月8-10日北京音乐生活展
王鹏空间艺术作品“研山”和“曲水流觞-琴”

宋代《琴史》中说:“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古琴有“泛音”“按音”和 “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散音象地,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泛音象天,犹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如人,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时如人心,丰富多变。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状人情之思,也可达天地宇宙之理。

“一张琴带给你的触动,难以言表。”王鹏说,琴为天地之音,与万物相通。古琴里面的天地精神,人文情怀,清微淡远,中正平和。这些概念,每一个概念都需要很长时间,但你找到了,领悟到了,这个东西就是永远的艺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钧天坊和音乐厅前瞰全景

“琴到无人听时工”,弹琴的最终境界,是回到一个人面对一张琴。五音对应五行,五行呼应五脏。宫、商、角、徵、羽,土、金、木、火、水,两者看似无关,实则不谋而合,都与人体的脾、肺、肝、心、肾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唯有在万籁俱寂时弹琴,才能让人听见内心的声音,才能获得生命和宇宙的通灵。

“一个人面对一张琴,我小而宇宙大,所以眼界要宽,才能全然超乎功利。一张琴面对一个人,宇宙小而我大,反归自身,朴素性情,中正平和,才是琴道。”王鹏如是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吾有一张琴,五条丝弦藏腹中,
有时将来马上弹,尽出天下无声曲。”
我们每一个人看这个世界,
心态是什么样的,
看见的世界就会是什么样。
一个斫琴师
能够代表一种怎样的审美高度,
决定着古琴文化是否能够
沿着正确的方向传承。
在王鹏看来,
这是作为斫琴师一个很重要的使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5年1月10-11日《曲水流觞-无垢茶活特赏会》 舞台设计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写过一首颇有禅意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如果说琴声是从琴上发出来的,那么放在匣子中的琴为什么发不出声音呢?如果说琴声来自演奏者的手指,那何不就在你的手指上听呢? 真正的琴声既不在弦上,也不在指尖,而是在人们心中。古琴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心态,是格物致知的生活美学与文化修行,是日常生活中内心深处的寄托,是演奏者与琴、与万物、与自己内心沟通的桥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3年4月沙特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中华五道之书道

“很多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我觉得中国人的信仰高过一切。自古以来,中国人信仰的是自然山水,信仰的是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神。有这种文化精神和对自然山水的敬畏之心,无形之中人的行为其实已经被无形地规范了。但是在当下这个时代,这种信仰正前所未有成为此时此刻中国人的一种集体缺失。古琴正是指导人们在当下与未来的生存智慧。作为斫琴人,我要做的就是让这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人的生活,用传统文化精神及生活美学空间来体现自然和谐的生活美学观,这才是文化的核心价值,才是活态的传承与保护。”对于传承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王鹏有他独特的感悟。

从2009年起,王鹏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年至少培训古琴艺术爱好者80名。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琴在纷繁熙攘的世界里,找到安宁纯净的内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3年4月沙特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中华五道之香道

2010年,王鹏创办当代以古琴为核心的“钧天云和”乐团,开创人文空间美学音乐会先河。 2012年,王鹏提出“生活美学”的概念,并在国家大剧院做生活美学展览,希望将古琴与当代艺术和生活相结合,打通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之间的关系。2014年,王鹏又提出“文化修行”,2016年,王鹏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做古琴与生活美学全国巡展,希望打通古琴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界限,在修行中切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理念。

“制琴和弹琴,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再回到生活的。我希望用视觉和听觉去创造一种生活美学的态度,将深奥的中国文化智慧,用当代语言进行有效的阐释,让传统人文精神更深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能由心而生发一种 ‘和’的境界。而钧天坊正是这样一个集传统文化和生活美学的智慧空间。”斫琴师之外,王鹏还有另一个身份——钧天坊创始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3年4月沙特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中华五道之茶道

多年来,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及“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钧天坊立足古琴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不断以更为开放的视角、更为多样化艺术形式,传递美学观念和人文精神,走出了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相融合的保护与传承之路。

“古琴的声音,引领我们走向心灵深处,最终能够用这种音乐去洞悉生命的真谛。我觉得这是古琴将来要作用于世界的一个可能。当古琴“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思想进入当代人的生活时,可以走向社会,走出国门。”王鹏相信,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古琴文化必将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周围的世界纷扰复杂,而王鹏只以一种方式安抚内心,从容应对。什么才是真正的懂得?“真正的懂得是懂得人心、懂得天地、懂得自然、懂得山川、懂得万古风月、懂得一个人自我生命的成全。”

对于王鹏来说,斫琴即修行,照见天地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鹏简介

“钧天坊”创始人,“钧天云和”创始人。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乐器工艺系古琴制作专业,当代斫琴与演奏兼善的著名古琴艺术家,美学空间设计师,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艺术”项目传承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中国琴会)副会长、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用古琴“师旷式—太古遗音”即出自王鹏之手。曾先后修复唐“九霄环佩”、宋“龙吟虎啸”等百余张历史名琴。王鹏据传世五十一种古琴样式,整理定型三十余种传统琴式,并创作八十余种新的琴式。其古琴造型优美,古朴、厚重、空灵、清亮等音色兼备,抚之令人不忍释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源:《读者欣赏·甘肃民航》第27期)
编辑    |   王琳 居玫瑾  谢蕊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END -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
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本人
和《读者欣赏·甘肃民航》所有)
转载须知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