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伴随着女性参与的身影。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的乐伎,有着极为特殊的身份。她们“以艺事人”,上与帝王将相,下与文人商贾乃至普通百姓都有交往。《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代民间女子已有以琴谋生的习俗。唐代,著名乐伎李冶也叫李季兰,在琴史上大有声名,曾经写过一首琴诗《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诗中云“忆昔阮公为此曲”是说《流泉》是魏晋时期琴家阮咸所作。如果《流泉》就是《流水》的前身,则至少说明唐代就有《流水》一曲,证实其的确历史悠久。
宋代名伎李师师色艺双绝,常为徽宗弹琴,曾获赠名琴一张、白金五十两等,后世传为美谈。文人秦少游曾写《生查子》一诗赞美她: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斤少。 归去奉城时,说与青楼道:看遍颖川花,不似师师好。
明代以琴技闻名于世的乐伎较多,如李十娘、董小宛、柳如是、陈圆圆等。《板桥杂记》中有关于李十娘的记述:
李十娘,名湘真,字雪衣。在母腹中闻琴歌声则勃勃动,生而娉婷娟好,肌肤玉雪,既含睇兮又宜笑,殆闲情赋所云独旷世而秀群也。性嗜洁,能鼓琴清歌,略涉文墨。……
南宋灭亡时,在随被俘的帝后三宫北迁的行列中,有一位叫汪元量(字水云)的宫廷琴师。他曾到狱中探望民族英雄文天祥,并为其《正气歌》配琴曲以和,有着崇高民族气节。公元1288年,汪元量终于被获准离开燕京南归。临别之际,宋度宗昭仪王清惠带着十几位妃嫔宫女为他摆酒饯行。席间汪元量弹奏《胡笳十八拍》,众妃嫔宫女每人赋词咏诗以赠别,后收入《宋旧宫人诗词》。其中有宫女吴淑真“听水云弹《胡笳十八拍》因而有作”《霜天晓角》词:
塞门桂月,蔡琰琴心切。弹到笳声悲处,千万恨,不能雪。秋绝,泪还北。更与胡儿别。一片关山怀抱,如何对别人说。
词间借后汉文姬归汉、作琴曲《胡笳十八拍》故事,抒发了思念故土的深情(图2·5·2~14 《胡笳十八拍》曲谱)。宫女袁正淑另有《送水云归吴》诗:
抱琴归去东海边,莫逐成连觅子春。十里西湖明月在,孤山寻访种梅人。
字里行间以送琴人南归,透露出众宫女亡国为囚的哀怨。
| | 音频资料: | 吴兆基《石上流泉》 / 侯作吾《流水》 / 李凤云《胡笳十八拍》 / 余青欣《胡笳十八拍》 |
| | |
该贴已经同步到 度一学堂的微博 |